新冠疫情后医疗领域产品创新咨询:超越N95口罩的多元化需求

文丨Mark Mao编辑丨illa 这两天北京又下雪了。窗户外面的世界覆盖着白雪,空气洁净。在本该正常上班的日子,但却少了往日车水马龙的喧嚣,多了一丝难得的寂静。在这寂静的背...

丨Mark Mao

编辑丨illa

 

这两天北京又下雪了。窗户外面的世界覆盖着白雪,空气洁净。在本该正常上班的日子,但却少了往日车水马龙的喧嚣,多了一丝难得的寂静。在这寂静的背后,居家自我隔离的人们却心绪不宁,自从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总有些问题萦绕心间:

为什么这两大疫情都是在11月底12月初发生?

为什么总是找不到第一作案(带病毒)动物/人?

疫情的公布错过了多少宝贵时间?

新冠病毒的特效药什么时候能上市?

这次的疫情到底什么时候能过去?

人们犹如在看一部连续的沉浸式恐怖情感连续剧,每时每刻都有新的剧情发生。其实我想说的是:我们不妨回归到原本的生活,把上述问题交给更专业的人去研究和处理。因为天大的事情都会过去,少则1-2个月,多则一年半载。曾经在北京经历过SARS疫情的人们应该都会更加淡定一些。

因此,我们希望能从长远角度来分析这次疫情的种种问题,探讨一些不同场景,不同行业的重大创新机会。本篇将先从医疗领域开始,因为医疗领域是这次疫情事件的起源,也是大众最关注的环节。

先说一个基本结论。犹如18年前的SARS,引起网民数量暴增,让京东,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加速发展,并极大地改变了我们今天的日常购物方式。我认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存在问题,以及隐藏的创新机会,同样将影响到中国下一个十年的产业创新发展格局。我们可以预见的是,伴随着中国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及今年5G技术的普及,中国的医疗领域从医院到民间都将引发一系列深刻的变化。简而言之就是民众的疾病预防和问诊行为会有重大改变,而医疗行业的资源分配将趋向于扁平化。

 

让我们先来看看一些场景中存在的问题:

场景一:在医院救治新冠肺炎病人的医生。

医生的遭遇:医治一个重症患者,需要五六个医生协作才行,单说一个医生的防护服等成本一个人就要三四百元,如果中途出来喝水或上厕所,这套用具就得报废重穿一套。一个重症患者平均下来一天要消耗10套。单给一个病人翻个身,就要一群人忙活,(因为病人身上全部都是仪器管路连在一起)。(选自武汉ICU主任万字口述)

针对上述场景,如果是寻找常规的创新方向可以运用5WHY原则来提出系列问题,如:

5WHY原则分析如下:

1战斗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在不被感染的前提下更好地救助病患?

他们可以带上护目镜,口罩和穿上防护服。

2为什么医生需要如此频繁地更换口罩和防护服?

因为担心口罩和防护服被病毒污染后,容易传染给其他人,或者导致自己被感染。

3 为什么被病毒污染的口罩和防护服可能会传染被其他人或导致自己被感染?

因为病毒在体外能存活多个小时甚至几天时间。

4为什么病毒在体外存活时间长短不一?

因为不同的环境导致了病毒存活的时间长短。

5 什么样的环境可以让病毒在体温最快灭活?

高温环境,紫外线照射,喷洒消毒水或某种除菌气体…

 

以此类推,我们很快能够发现其中存在的创新机会,例如:

创新机会总结

1口罩:能否做成自消毒的,能多次重复使用的口罩?

2护目镜:能否做成自消毒的护目镜,也不需要频繁更换?

3防护服:能否做成自消毒防护服,并且易脱易穿还恒温?

上述提到的机会属于从1到10的创新。这类创新在满足上述需求的情况下,成本应该没有太多变化。否则都像宇航服那么贵,就没几个人穿得起了。

如果希望寻找从0到1的重大创新,我们可以用TRIZ的最终理想解来提问和思考:同样场景,怎么做才能让医生护士不需要戴口罩,护目镜和防护服,也能正常施救和照护病人?医院手术间和病房是否可以自动快速杀菌和抑菌?这样,即使穿着普通的手术服或者医护服都不用担心被病毒传染。因病人咳嗽喷出,以及流出的血液、体液中带出的等等病毒都将在空中被消毒系统自动灭活。

这样的创新问题非常具有挑战性,常规的办法往往无法实现这个创新目标。但是一但达成,那么,上述场景里的口罩,护目镜,防护服需求量会大幅度降低。而医生和病人的舒适度大幅度提升。这种时候,我们需要借助更加强大的设计思考和TRIZ等创新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

其实运用创新方法,上述问题也已经部分得到了解决。例如这次的美国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就是由机器人协助治疗的。借助遥控机器人,医生可以远程遥控查看病情,不需要与确诊病人近距离接触。

 

这种远程医疗机器人看起来像个带轮子的平板电脑,上面装有摄像头、麦克风和听诊器等器械,医生可以在病房的窗外操控机器人与患者交谈并进行基本的诊断操作,例如测量体温,检查体表病状,与患者互动等。除特殊情况之外,医生无需进入这个病房,采用机器人协助即可。

随着5G的兴起,由于5G的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等特性能有效解决数据传输问题,提高传输稳定性,使远程手术成为现实。而只有借助5G技术让远程操控机器人的反应速度提升到类似同步的微秒级,以及带触觉与视觉信息的实时人机交互设计的手术机器人,才能让医生远程操作时具有身临其境之感。

由此将引发一个医疗场景的重大变革,全国的病人完全没有必要涌向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因为借助5G,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全国最好医院的优质医疗人力资源,甚至国际上的优质医师都能帮助中国乃至全世界偏远地区的病患看病。只要这个医院设置有配套的远程机器人手术室或诊断室。

理论上来说,美国最顶级的医师都可以远程为中国一个乡镇居民的疑难病症提供医疗诊断甚至是手术服务。或者北京上海的名医通过远程手术系统指导其他医生做手术。

 如果说互联网使得教育和培训扁平化,让身处偏远地区的人们能及时获得一线城市的名师教育资源。那么,5G技术,人工智能和医疗机器人同样将使得医疗行业扁平化,让一个偏僻地区的病人能够非常方便的享受到全球顶尖医生的远程问诊和治疗。而且,这样的特例会变得更加普遍。

关于病人,我们又把病人分为疑似病患和确认病患这两类。

 

场景二:疑似病患的3种状况。

指有部分病症但不确定自己是否患有新冠肺炎的人。第一种状况是有的疑似病患去了医院但是遭遇医疗资源不足,在漫长的等待过程中,原本不是新冠肺炎却因此交叉感染,变成了新冠肺炎病患。如果大家盲目涌入医院,医院的运行必将瘫痪。第二种状况是有的疑似病患在家里如坐针毡,担心万一是新冠肺炎,可能把亲戚好友都传染了。当然,还有第三种情况,身处异地的武汉人都被迫视为“疑似病患”。

而第三种“疑似病患”的情况影响巨大,但又有颇多无奈,需要进一步分析。我们都知道,除了武汉本地人之外,由于疫情信息公布和封城决策滞后,还是有500万武汉人出城,出省甚至是出国了。其中肯定有大量病患和病毒潜伏期病患。而且这股人潮已经四通八达地扩散开了。由于无法迅速和有效地识别疑似病患,出城在外的武汉人被各地群众视作“疑似病患”,受到了诸多的歧视和困扰。如被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排查,隔离甚至拒绝为他们提供服务,这显然是非常不人性的行为。

而当全国普遍出现病例的时候,各个地方又开始把所有外来人员当做“疑似病患”,最好是断绝往来。到最后是,所有人都对带着口罩的陌生人充满了警惕和排斥的眼神。当人们在网络世界变得更紧密连结在一起的时候,在真实世界中,人们却反而自我隔离得如此彻底,彼此提防,实在是令人唏嘘不已。

针对上述状况,解决这个问题可能有些复杂,但却不是无解。当真相不明之时,为了自我生存,人们更容易陷入恐慌。因此,这次疫情最终由ZF出面公布实情,提高信息透明度,统一安排求援,这些都有助于稳定大家的情绪。另外,通过设计思考的同理心分析和技术趋势演化我们还能快速找到一些创新的解决办法。

例如,今后所有的医院人口处都安装有智能传感器,能自动快速识别发烧发热和咳嗽的病人,一但识别有这些症状的病人都必须强制要求带上口罩才能进入医院。这样的话将能够大幅度减少潜在的各种交叉传染,这个不仅仅可以帮助疫情、感冒、流感以及其他肺炎减少二次传染的方法。也可以为疫情过后的口罩厂找到了一个稳定的出路,对企业、医院和病人都有好处。

而这次从创新角度来看,表现非常突出的一个形式就是全国的医生借助各种网络问诊平台,远程帮助在家的疑似病患进行诊断和心理安慰。据说这段时间,每天平均每个网络问诊平台都接待几十万人次的咨询和问诊。

但事实上,这样的远程问诊涵盖的服务内容显然是远远不够的。目前对于居家病患诊断的远程问诊,除了简单地询问一些症状之外,其实是无法给予明确判断的,因为缺少量化的检测数据。咨询的病患悬着的心还是放不下,于是他们还会采取去医院问诊的方式,希望通过进一步检查来确认自己是否患病。

因此,家用小型医疗智能设备仪器将会有更多的需求,这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方向。让每个家庭不再仅仅只有一根体温针,还有各种小型智能医疗测试设备用来验血,验液(唾液,尿液),远程听筒用来听取心肺杂音等。你甚至可以采用植入式传感器或者外带式传感器,随时将自己的重要体征指标传到云端,供医生远程诊断。

 

 

最后,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医生的判断,即使没有类似CT或核酸检测那么100%肯定,也可以获得60-70%的结果。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以及病患的现场检验,还能识别出其他病症,如感冒,流感等。

在2002年的时候,我在互联网上发现一个AI,它的界面很简单,类似一个搜索引擎。和AI聊天的过程中,我问它同时和多少人在沟通,它的回答把我震到了。它说它同时在和五十几万人沟通。当时也许只是闲聊,但是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完全相信,咱们医疗系统从技术层面和病例层面都有了大量积累,上线这样的远程AI智能诊断系统应该是非常可行的。

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庞大,咨询同类症状的问题大同小异,借助大数据分析,很多标准问题都可以依靠AI来快速答复,哪怕有上百万的某种疑似病患,AI也能快速解答。这将显著减轻医院和医生的负担,让他们更专注在特殊和个性化的诊断和医疗上。

 

最终,疑似病患也能很快明确病情,该去医院的去医院,该在家休息的在家休息。既不会发生拥挤到医院造成医疗资源紧张和交叉感染的问题,更不会发生携带病毒到处去探亲访友的问题。

 

场景三:被确认为新冠肺炎的病患心理问题。

被确认为新冠肺炎的病患,同样会顾虑重重,甚至影响到对疾病的治疗。这些顾虑如:能否被抢救过来?是否有影响工作生活的后遗症?是否费用非常昂贵,能否负担?万一不幸过世怎么办?以及其他未尽事宜的牵挂。

对于确诊病患来说,由于没有特效药,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就是依靠病人自身免疫力来战胜病毒,药物治疗和医疗器械都算是辅助。因此,针对确诊病患的人性关怀则至关重要。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被感染的医生李文亮不幸过世,心中郁闷的他如何能专注地与病魔战斗呢?

那么,有什么更好的创新举措呢?笔者想了2点,抛砖引玉,希望大家能有更好的创意和建议。我觉得除了医生能现场解答一二类问题,三至五类,可以由病患信任的亲友借助网络视频来进行沟通和安抚。在需要的情况下,还可以请心理医生借助远程问诊系统进行病患的心理辅导,而问诊系统即时同步的医疗大数据,同时也为心理医生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素材。例如相似病例的成功治愈率和治愈时间等等。我们相信,只有为确诊病患提供了更好的心理辅导后,心情平静甚至充满希望的病人才会更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的治疗,他们也才更容易战胜病魔。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清晰的全民疾病预防和治疗的远程服务市场在快速开启。我们甚至可以大胆的预测,15年-20年后,大多数人都是在家看病。因为70-80%的病情可以由医生通过AI辅助远程直接检测,问诊,开方和完成。其余约20%多的人会去社区医院,而只有不到1%的人因为重大疑难病症会去三甲医院。中间环节的多数医院一定像这几年的超市,医生依旧上班,病人却寥寥无几。与此同时,医生和病人都处于最安全和最舒适的看病环境和看病体验中。

最后,向战斗在第一线的全国医护工作者致意!

 

附录:

一、参考创新工具

1、 设计思考

设计思考是一套以同理心的角度进行深入观察并整合跨领域分析工具,获得客户的洞见而设计出令客户感动和愉悦的产品/服务的方法。

 

2、 设计思考的同理心

设计思考中的同理心是指从他人角度出发,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去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有配套的工具,流程和具体方法。

 

3、 TRIZ

TRIZ是一套 系统化的创新算法(algorithm);使用者先将面对的问题抽象化(abstract)再依据科学家分析过数百万个专利(patent)所归纳出的发明原则(inventive principles)获得创新想法,TRIZ可以让使用者跳脱心理惯性(psychological inertia)或是常使用的试误法(trial & error)而产生更多有价值 的创新想法 。

 

4、 TRIZ的77个创新发明原理

 5、TRIZ八大技术演化法则 之一

二、参考文章书籍资料

武汉ICU主任万字口述:我们收治了一个“毒王” 《潇湘晨报》

口罩产能全球过半,为何还是“一罩难求”?《三联生活周刊》

有家难回:新冠肺炎制造的“北漂” 《三联生活周刊》

科学与新冠病毒的竞赛:感染人数为何远超SARS?《中国新闻周刊》

普通人李文亮  《人物》

疫情之下,哪些行业正在逆势爆发?《燃财经》

湖北省强调用CT检测新型肺炎?这样呼吁的理由有三个 《果壳网》

《枪炮,病菌与钢铁》

《失控》

《创新算法-TRIZ、系统创新和技术创造力》

《设计思考培训教材》

《TRIZ培训教材》

法思诺创新 Fasinno

法思诺拥有一支超强实力的创新顾问团队。如技术创新领域,汇聚了两位华人TRIZ五级大师(含全球首位华人TRIZ五级大师),四位TRIZ四级专家;在产品创新领域,拥有一位设计思考大师和三位设计思考教练;在研发和管理创新方面,拥有三位六西格玛黑带大师和精益管理大师。 法思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业创新课程体系,其中的TRIZ Talk课程更是成为华为、美的、中石油等企业内部指定创新课程。 法思诺提供的创新咨询产品和服务: 技术创新战略规划 产品创新战略规划 数字化转型和创新赋能 专精特新企业技术创新策略 创新型中小企业产品创新策略 敏捷式新产品开发 客户忠诚度强化设计 旗舰店创新体验设计 产品成本降低设计 专利破解与强化设计 客户洞见挖掘 创新产品设计 创新服务设计 真创新,不平凡! 联系我们

400电话:4008199008 法思诺网站:http://www.fasinno.com 法思诺创新投稿及建议:newidea@fasinno.com

【扫码关注公众号】

本文来自作者[灵枫]投稿,不代表羽隶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law-prophet.com/wiki/202508-3174.html

(4)

文章推荐

  • 西安迅速启动应急响应 全面开展安全摸排与管控

    初步判断感染来源为外省输入,传播链条基本清晰全基因组测序显示,2名本土确诊病例均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病毒基因组高度同源共流调李某某、王某某的密接1148人、次密接3282人。密接人员核酸检测已出结果939人,均为阴性;次密接人员核酸检测已出结果2399人,均为阴性摸排、管控、核酸检测、环境消杀等工

    2025年08月31日
    1
  • 四平市举行第11场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

       4月4日晚,四平市召开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四平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吕慧波主持发布会。  吕慧波: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的是四平市疫情防控工作的第11场新闻发布会。4月3日0时—4日18时,我市新增本地确诊病例6例(普通型1例、轻型5例),均在铁西区隔离

    2025年08月31日
    2
  • 荆门疾控发布紧急提示:关注辽宁葫芦岛市疫情动态

      辽宁省葫芦岛市新增1例确诊病例荆门市疾控中心紧急提示(2月9日发布)  2月8日,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报告新增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为科学精准防控疫情,严防疫情输入,荆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对广大群众提出如下疫情防控建议:  一、对2022年1月22日(含)以来有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旅居史的来

    2025年08月31日
    2
  • 点点橙光照亮归途,温暖心灵的旅程

    “今年春运,我第一次不再以大学生旅客,而是以铁路青年志愿者的身份走进淮南东站,走进‘舜通’雷锋服务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生、志愿者王子祎说,“‘舜通’雷锋服务站的故事会一直持续,因为我们即便是脱下了志愿者马甲,也常常会想着去帮助他人。”今年春运工作启动以来

    2025年08月31日
    1
  • 永泰县:强化‘三看’措施,筑牢疫情防控安全网

    11月4日晚,在收听收看省市疫情防控视频会商会后,县委书记雷连鸣立即主持召开全县疫情防控工作会商会议,迅速贯彻落实上级会议要求,听取各工作组关于疫情防控相关工作的情况汇报,逐一研判剖析突出问题,并就永泰下

    2025年08月31日
    1
  • 漯河市郾城区发布2名密接者详细活动轨迹通报

      关于2名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在郾活动轨迹  的通报  7月3日,郾城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接到江苏省无锡市阳性病例的密切接触者靳某某和杨某某协查信息,迅速开展信息核实及流调、核酸检测、消杀、隔离等相关管控措施。  7月3日,密接人员靳某某和杨

    2025年08月31日
    1
  • 疫情期间成都机场航班最新动态与出行指南

    封面新闻记者杨金祝9月8日,成都市民文女士向今日头条、封面新闻云求助战疫智能服务平台求助,“7月下旬,我们从上海回都江堰探亲,买了9月10日的航班回上海,请问当天可以从都江堰坐出租车到双流机场吗?”按照成都最新的疫情防控政策,9月8日起,近日无社会面新增病

    2025年08月31日
    1
  • 湖南最新疫情通报图:今日疫情动态与防控措施一览

    〖A〗、长沙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发布疫情通报,全文如下:感染者1:李某,男,47岁,10月1日从外省自驾货车抵长,10月2日初筛阳性,经复核确认阳性,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目前该感染者已闭环转运至定点医院。〖B〗、长沙市在外省来长人员中发现2例新冠病毒无

    2025年08月31日
    1
  • 深圳疫情再度升级:新增17例确诊及2例无症状感染者

    2月26日14-24时,深圳新增19例病例,其中,17例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例诊断为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12例在集中隔离观察的密接人员中发现,7例在重点区域核酸筛查中发现。01新增19例情况如下病例1男,37岁,居住在福田区沙头街道上沙东村6巷。病例2女,31岁,居住在福田区沙头街道

    2025年08月31日
    2
  • 一法院院长被双开,法检四领导半年内相继落马

    12月24日,“江城清风”通报,日前,经吉林市委批准,吉林市纪委监委对蛟河市人民法院原党组书记、院长韩继伟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经查,韩继伟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公车私用,违规收受礼品礼金;违反廉洁纪律,通过民间借贷获取大额回报;违反工作纪律,

    2025年08月31日
    2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灵枫
    灵枫 2025年08月30日

    我是羽隶号的签约作者“灵枫”!

  • 灵枫
    灵枫 2025年08月30日

    希望本篇文章《新冠疫情后医疗领域产品创新咨询:超越N95口罩的多元化需求》能对你有所帮助!

  • 灵枫
    灵枫 2025年08月30日

    本站[羽隶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灵枫
    灵枫 2025年08月30日

    本文概览:文丨Mark Mao编辑丨illa 这两天北京又下雪了。窗户外面的世界覆盖着白雪,空气洁净。在本该正常上班的日子,但却少了往日车水马龙的喧嚣,多了一丝难得的寂静。在这寂静的背...

    联系我们

    邮件:羽隶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